![快3回本计划](/images/logo.png)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8:43 点击次数:95
在中国人的思维里,辞旧迎新是以春节为节点。对企业而言,1 月是关键月份,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成果,并制定新年工作计划。而春节过后,大家热火朝天直接开干。
目前,大多数车企已在 1 月发布新年致辞,全面总结 2024 年的经营成果,并展望 2025 年的发展蓝图。
图片来源:中国一汽
先发业绩预告的,都赚了?
据不完全统计,至少有 10 家整车企业发布了 2024 年的基本经营情况,呈现鲜明的差异。
其中,零跑汽车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,成为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。零跑汽车全年营收有望超 305 亿元,同比增幅超 80%,年度毛利率不低于 8%。有机构预测其净亏损约 28 亿元,较上一年大幅收窄。
零跑汽车表示,盈利改善主要源于销量增长的规模效应、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管理。全年销量接近 30 万辆,15 万级 B 系列车型提升至 78%,拉动其去年单车均价和毛利率显著提升。
长城汽车预计 2024 年净利润 124~130 亿元,同比增长 76.6%~85.1%。开源证券分析师预测,长城汽车营收约为 2009 亿元,实现 16% 的同比增幅。
实际上,长城汽车 2024 年销量较上一年并无太大变化,都在 123 万辆左右,其业绩增长主要来自高端车型和海外市场。2024 年,其 20 万元以上高端车型销量同比增长约 40%,占比提升至三成;海外销售达 45.3 万辆,同比增长超 43%。开源证券分析师也表示,坦克品牌、海外业务持续放量贡献业绩支撑。
赛力斯堪称 2024 年最大赢家之一,预计营收 1442~1467 亿元,同比激增 3 倍。净利润为 55~60 亿元,实现扭亏为盈。高端品牌问界系列(单车均价约 38 万元)销量大幅增长是关键,推动其新能源全年销量达 42.69 万辆,接近翻番。
同样春风得意的还有奇瑞集团,2024 年营收达 4800 亿元,同比增长 50%,销量突破 260 万辆,增幅接近 40%。
相比之下,广汽集团业绩较为低迷。预计净利润 8~12 亿元,同比暴跌超 70%,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 33~47 亿元。广汽集团解释道,是受价格战、合资业务份额收缩、销量下滑等因素所致。同时,广汽集团及投资企业追加约 180 亿元销售补贴等商务政策投入。
图片来源:广汽集团
同样遭遇业绩下滑的还有一汽集团,2024 年营收同比下滑 12% 至 5500 亿元,主要因销量下滑、油车促销力度加大,以及在电动化、智能化赛道持续投入等,致使盈利能力减弱。
北汽集团去年营收为 4800 亿元,在京内产值突破 3100 亿元,同比增长 6.7%。2024 年,北汽集团全年销量为 171 万辆。
江铃汽车直接发布了 2024 年业绩快报,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5.7% 至 383.7 亿元。江铃汽车表示,通过效率提升和严控费用,拉动净利润同比增长 4.2% 至 15.4 亿元。
然而,江淮汽车和北汽蓝谷 2024 年业绩却较为惨淡,亏损都有所扩大。其中,江淮汽车预计净亏损达 17.7 亿元,同比下滑近四成。主要是受联营企业大众安徽影响,该企业去年经营亏损达 13.5 亿元。同时部分资产发生减值,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1 亿元左右。
图片来源:江淮汽车
北汽蓝谷去年亏损高达 70 亿元左右,主要是受价格战挤压利润,加大终端促销力度,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力度投入,以及产品规模经济尚未形成等多重因素影响。
截至目前,其他车企尚没有公布 2024 年经营情况,不过部分机构对重点上市车企有做盈利预测。
作为头部梯队的比亚迪,民生证券分析师预测其 2024 年营收约为 8330 亿元,同比增长 38.4%;净利润接近 400 亿元,同比增幅 33%。该分析师指出,受 Dm 5.0 车型及方程豹上量驱动,比亚迪业绩保持增长。
长安汽车去年销量接近 270 万辆,同比增长 5%,但从前三季度业绩情况来看,出现了"增收不增利"的现象,有机构预测其 2024 年营收增长 8% 至 1600 亿元,但是净利润却将腰斩至 60 亿元左右。
新势力中,理想、蔚来同样有类似困境。其中,理想汽车营收预计在 1434~1461 亿元,同比增长 15% 以上,但多家机构预测其净利润约为 80 亿元,较上一年下滑三成。主要是因为其单车均价大幅下滑,去年售价 30 万元以内的 L6 车型贡献销量近五成,虽然推动品牌达到 50 万辆的新高,但是盈利能力却变弱。
蔚来去年盈利改善有限,前三季度净亏损 155 亿元,预计 2024 年净亏损或仍高达 200 亿元。小鹏汽车则随着销量规模扩大,亏损有望收窄,预计营收突破 400 亿元,净亏损收窄至 50 亿元左右。
2025 年"不好过"?
复盘完 2024 年,展望 2025 年车市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这将是中国汽车市场至关重要的一年,是车企"生存考验"之年。这一年,价格战、技术竞争和市场格局洗牌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。
去年底,盖世汽车曾展开过一项对 2025 年车市发展情况的调研,近 90% 的用户预期价格战将继续,其中近半数人认为价格战将更早到来。
图片来源:江汽集团
作为金融机构代表,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预测,2025 年 1 月可能成为新一轮车企价格战的起点。
作为车企代表,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更为直接地表示,"我甚至大胆预测价格战会从 1 月开始点燃"。他认为,极致的成本控制及配置的同质化,会引发更激烈的竞争。
"缺乏智能化,没有全面研发和市场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车企,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机会。"何小鹏进一步预判,2025 年 -2027 年汽车行业将进入淘汰赛阶段。
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认为,未来三年至关重要。他注意到,当前的竞争对手已扩展至世界级的主流品牌。"市场环境的变化依然非常剧烈,需要我们有更强的自身能力、更敏捷的反应速度,才有可能真正达成目标"。
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则强调,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更高维度的竞争,不能有短板,也不可能速胜。
上汽乘用车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研在评审 MG 未来立项的新车时,提的要求是"坚决不能有短板,必须要有三个突出长板,必须有唯一独特最。"
他们的预判依据多来自 2024 年及今年初的车市现状。
回顾 2024 年,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已经趋于白热化。而今年,新能源与油车、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将进入全面"肉搏"阶段。这轮竞争比拼的不只是品牌影响力、产品竞争力、智能化水平,还有车企持续的"造血"能力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强者愈强、弱者积弱的局面继续分化。像比亚迪、吉利汽车这样的中国品牌,已在 10 万 + 新能源市场形成百万辆级规模,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。而尚处于新能源转型阵痛期的合资品牌以及部分中国车企,困境短期内可能无法得到改善。
目前,合资品牌已经深刻感受到中国市场过度竞争的寒意。瑞银报告显示,过去十年,合资车企在中国平均每年净利润约为 1500 亿元,但到 2023 年净利润下降约三分之一,2024 年上半年更是下跌近 50%。
比如,通用汽车在中国品牌电动化的冲击下,在华净利润已经由盈转亏,去年前三季度亏损达 3.5 亿美元。同年底,通用汽车中国业务计提了超 50 亿美元特别损失。
图片来源:北汽集团
无休止的价格战也让整个汽车行业极度难受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4 年前 11 月,我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7.3%,利润率低至 4.4%。
在竞争手段的持续演进下,价格战变得愈发复杂。车企不再只是最原始的终端降价竞争,而是延伸到成本、智驾降本、生态链构建等全方位的竞争,最终反馈到产品价格持续下探上。
2025 年车企之间的价格战、产品战,已经打响。为刺激销量,在以旧换新政策过渡阶段,部分车企甚至推出"兜底"活动。与此同时,从去年底到今年 1 月,车市就已上新或亮相了十余款重磅新车。仅比亚迪 1 月就发布或亮相了夏、汉 L、唐 L 等。而比亚迪是激发其他车企加入价格战、产品战的首要原因之一。
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,1 月已有 10 余家品牌加入首轮价格战,包括长安深蓝、岚图汽车、一汽大众奥迪等。
对于所有在中国销售的车企而言,现在的车市不是舒适区,而是处于淘汰赛的关键期。正如通用汽车 CEO 玛丽 · 博拉所言,"现在这是一个艰难的市场。坦率地说,这是不可持续的,因为在那里亏损的公司数量不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。"
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,大部分产品竞争力不强、月销量低于 3000 辆的品牌将最终被淘汰。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,只有不断创新、控制成本、保持市场敏捷性的车企,才能最终生存下来。
2025 年,"我们打算这么干"
为应对竞争激烈程度更胜以往的 2025 年车市,车企多已亮出自己的应对策略,制定了经营目标、产品规划和技术落地节奏等,以求在这场竞争中保住份额或者更进一步。
传统车企代表
吉利汽车以 271 万辆的 2025 年度销售目标,勾勒出一幅野心勃勃的蓝图。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透露了公司在新产品、技术创新、能源多元化等方面的详细战略。
在产品线上,吉利银河计划推出 5 款全新车型,包括 3 款 SUV 和 2 款轿车。极氪将发布 3 款新品,其中代号为 EX1H/E 的大型 SUV 备受瞩目,被业内戏称为"杭州湾库里南"。领克将带来三款全新车型,其中领克 900 已在 1 月首发亮相。此外,吉利汽车还将推出新一代甲醇汽车。
图片来源:吉利汽车
技术创新是吉利的另一个制高点。2025 年,雷神 EM-i 超级电混、AI 数字底盘、AI 银河精灵、FlymeAuto 智能座舱、浩瀚智驾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将广泛应用到产品中。尤其是搭载雷神 EM-i 超级电混的全新轿车,有望将亏电油耗带入 2L 时代。同时,针对大众主流市场,吉利还将推出平台化高价值智能驾驶方案。
比亚迪保持着快节奏地推新和技术迭代速度。2025 年,旗下五大品牌计划发布超 20 款新车,包括夏、秦 L、汉 L、唐 L、方程豹钛 3、腾势 N8、腾势 N9 以及全新 MPV 和全新跑车等。
在技术层面,比亚迪旗下产品,将大规模焕新第二代刀片电池、纯电动 4.0 平台和全新电机等。其中,新一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190Wh/kg,纯电续航有望突破 1000km。另有消息称,公司还计划发布集成版、超混版和快充版三款新电池。
智能驾驶技术同样是比亚迪 2025 年发力重点。"天神之眼"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覆盖不同价位的车型。其中,10 万 -15 万元车型有望标配高速 NOA,20 万元及以上车型实现城市 NOA。
长安汽车今年计划推出 13 款新能源产品,包括阿维塔 06、深蓝 S09、长安启源 C798 等。其制定了"扩规模、强海外、优结构、增收益、立品牌、提效率"的总体策略,聚焦新能源、数智化和关键技术三大核心领域。
奇瑞集团计划发布风云 A9 插混轿车、T8、T11 SUV、山海 T5 硬派越野等多款新车。在智能化方面,奇瑞集团立下目标:在 60% 以上的产品上搭载高速 NOA,并在 20 万元以下产品中实现智能化技术普及。
长城汽车将发布坦克 500/700 Hi4-Z 版、坦克 800、枭龙 MAX 升级版、魏牌全新旗舰 SUV 等。另有消息称,长城汽车将新设"长城品牌超豪车 BG "(自信汽车),由魏建军出任董事长。在智能化方面,长城汽车将深入推进 AI 技术与整车智能化。海外市场方面,其巴西工厂及多个 KD 工厂将陆续落地。
造车新势力代表
在 2025 年的汽车市场竞争中,造车新势力也将展开角逐。
零跑汽车确定了四大工作要点:提升品牌价值、技术创新与降本、打造爆品,以及加速国际化。
50 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彰显出其的雄心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零跑汽车计划推出基于 LEAP 3.5 架构的三款 B 系列车型,并在年底发布定位 20 万 -30 万元市场的 D 系列全尺寸旗舰 SUV 和 MPV,意图借此冲击更高的市场。针对海外市场,零跑汽车计划 2025 年底前实现欧洲本地化生产。
图片来源:蔚来汽车
2025 年,蔚来汽车将全面切换到最新一代平台 NT3.0,并将重心放在子品牌上。今年,萤火虫首款车型将于二季度上市,乐道将在三、四季度推出两款全新 SUV。蔚来汽车去年决定将数字化和 AI 技术作为品牌的"灭霸无限手套"。今年 1 月,其引入的端到端大模型 Banyan 3.1.0 智能系统已经交付。
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将 2025 年的焦点聚焦于 AI 技术在产品中的深度融合。其计划每个季度都有新车和改款上市,已确定的产品包括全新 G01 增程车型、G7 等,以及 G6 和 G9 的改款车型。
何小鹏预判,未来 10 年是 AI 时代,其发展浪潮将超越移动互联网,小鹏要成为全球领先的 AI 汽车公司。小鹏 2025 年在智能领域的目标主要是——实现类 L3 级自动驾驶能力;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驾软硬件系统,并下探至 15 万元车型。
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更是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愿景: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。
今年,理想计划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,打通城市和高速 NOA 的边界,达成全场景端到端能力。去年底,公司自研的基座大模型 Mind GPT 和 OTA 7.0 车机系统已实现量产推送,并新增了 AI 推理可视化、高速端到端等前沿功能。在产品层面,理想汽车将发布三款纯电动车型以及 L 系列改款车型。
突破攻坚代表
当头部中国品牌在巩固"护城河",并发起强有力的进攻战时,部分与合资品牌绑定的中国车企却正处于一场生死攸关的"突破攻坚战"。
东风集团就表示,要"全力破局突围"。其 2025 年计划推出 7 款全新乘用车和 3 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。旗下品牌中,岚图汽车将推出全新车型岚图 H77,东风日产将迎来 C 级纯电轿车 N7,东风本田烨品牌首款车型 S7 也将到来。
上汽集团同样面临着业绩和销量持续下滑的严峻考验,2025 年是其"全面深化改革"之年。其中,MG 品牌将推出全球首款标配半固态电池的车型;智己将上新 2 款纯电和 2 款增程车型;荣威(飞凡)将发布 4 至 5 款新车,覆盖紧凑型纯电和插混轿车,以及纯电、插混中型 SUV。
图片来源:上汽大众
合资品牌方面,上汽大众计划到 2030 年,推出 18 款新车型,其中 15 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;上汽奥迪全新电动品牌 AUDI 首款车型 AUDI E 将正式交付。上汽通用则承诺,未来 3 年将推出 12 款新能源车型,覆盖纯电、插混和增程技术,涉及轿车、SUV 和 MPV 等细分市场。
广汽集团同样在自主和合资两个赛道全面发力。自主品牌将上市 7 款新车,包括埃安 UT 鹦鹉龙、传祺 S7、昊铂 HL,以及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新车。在合资板块,广汽丰田将重点推广铂智 3X,广汽本田烨品牌的 P7 也将登场。
分析发现,2025 年是插混(含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)产品爆发年。问界 M8 增程版、红旗 H5 PHEV、启源 C798、奥迪 Q3/A7 插混版等重磅新车将陆续亮相。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插混市场销量规模有望接近纯电动市场,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。
与此同时,高阶智驾下探趋势加速,并迎来人工智能、端到端大模型的大规模应用。长城汽车 CTO 吴会肖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更是表示,当前汽车行业已经进入" AI 定义汽车"时代。
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,智能驾驶的普及化将成为未来产品竞争的焦点,未来智能驾驶的核心竞争将聚焦于算力和数据两大要素。具体到产品落地上,今年高速 NOA 功能有望进一步下探至 10 万元级市场,预计年搭载 NOA 功能的车型销量将达到 500~600 万辆,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 30%。
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,此前畅想的科技平权时代正在到来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将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。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业革命中,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,谁就能在汽车市场中抢得先机。